DDR4停产且价格暴涨,国产厂商迎来机遇!(附A股存储芯片相关企业梳理)

DDR4停产且价格暴涨,国产厂商迎来机遇!(附A股存储芯片相关企业梳理)

DRAM是应用最广泛的存储芯片之一。今年4月,三星率先宣布将逐步停止生产DDR4,从而专注于生产更高端、未来更主流的DDR5、LPDDR5和HBM内存。随后,SK海力士宣布,今年将正式停产DDR4,聚焦HBM和DDR5。长鑫存储计划逐步停产DDR4内存产品,转而全面聚焦DDR5和HBM领域。6月以来,美光也宣布,将逐步停产DDR4,出货量将在未来6到9个月内逐渐下降,最终将彻底停产。

由于原厂相继宣布停产DDR4内存,最近市场掀起抢购潮,DDR4内存价格持续攀升。根据集邦咨询旗下Dramexchange显示的数据,在同为16GB容量(换算为单颗2GB容量颗粒)的情况下,DDR4 16GB(1Gx16)3200的价格为12.8美元,相较于DDR5 16GB(2Gx8)4800/5600价格6.047美元,报价直接翻倍。

DDR4市场出现了“有钱没货”的罕见现象。据媒体报道,华强北商家直言:“16GB裸条一周涨20%,现在是有钱都买不到货”。

三大原厂退出DDR4市场,为中国内存厂商腾出了巨大的发展空间。天使投资人、资深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分析认为,当前DDR4涨价对国内存储企业是一把双刃剑。

短期内, 具备DDR4产能的企业无疑受益:价格上涨带来利润修复,同时有机会抢占巨头退出留下的市场份额,加速自身规模扩张。

然而,挑战同样严峻。国际巨头虽在DDR4领域收缩,但其在高端存储市场的技术壁垒和主导地位依然难以撼动,中国企业要实现突破,需面对高昂的研发投入和漫长的技术攻关。此外,存储芯片价格频繁波动、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以及地缘政治风险加剧,都给企业经营增添了显著的不确定性。

更值得警惕的是长期风险。过度依赖DDR4可能导致技术代际差距拉大,错失在DDR5、LPDDR5等新一代高端内存市场的话语权,陷入“低端锁定”困境。业内专家指出,破局之道在于国内厂商必须加速DDR5的研发和量产,并前瞻性地布局HBM、CXL等前沿技术领域,通过主动的技术升级摆脱对国际巨头的路径依赖。

因此,本轮市场变化不仅带来短期盈利窗口,更是推动技术跃迁的战略契机。同时,当前国内厂商的DDR5产能和良率正处于提升阶段,DDR4的供应紧张可能促使服务器等终端客户更积极地转向DDR5。这结合供应链多元化的趋势,有望提升国产DDR5的市场渗透率。不过,那些仍在经营DDR4业务的厂商需注意:虽然眼下能享受涨价红利,但若DDR4市场未来快速萎缩,它们也将面临产能调整和转型的压力。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