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啥“关公门前耍大刀”?

为啥“关公门前耍大刀”?

@某个张佳玮:正史从没提过关羽用青龙偃月刀。 为啥“关公门前耍大刀”?

以《三国志》为标准,只说关羽刺颜良“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”,没提兵器。 但后世评书有个特色:提过你用什么兵器,我就锦上添花;哪怕你不用的兵器,也可以趁势安排上。

《三国志》里提了一句张飞横矛: 飞据水断桥,瞋目横矛曰:「身是张益德也,可来共决死!」 所以后世就说张飞用蛇矛。

《三国志》里提了典韦爱用戟。 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,军中为之语曰:「帐下壮士有典君,提一双戟八十斤。」 所以后世就说典韦用戟,而宛城被袭,就因为被偷了戟。

《三国志》注引《英雄记》,吕布其实上阵用矛。“布以矛刺中汜”。 但因为辕门射戟和董卓掷戟两件事,后世小说就安排吕布用画戟了。

类似的,《三国志》里提到关羽与刀的关系只一句,说鲁肃请关羽见面谈判,兵马远离百步,各人只带一把刀,是所谓单刀会。 “肃邀羽相见,各驻兵马百步上,但请将军单刀俱会……羽操刀起谓曰:「此自国家事,是人何知!」目使之去。” 正史大概率是,关羽带了把环首刀,去见同样带了把环首刀的鲁肃。但后世可以浪漫嘛:你都操刀了,刀的大小没提,我们就可以想象。 关汉卿《关大王单刀赴会》里已经写了:关羽这个单刀会,用的偃月刀。 “你便有千员将,闪不过明明偃月三停刀。 青龙偃月刀,九九八十斤。”

罗贯中把这设定写进了《三国演义》,青龙偃月刀。 后来什么关公门前耍大刀、青龙刀下不斩无名将,都出来了。

大概就是如此: 本来正史关羽和鲁肃的单刀会,俩人各带把刀谈判。 →关汉卿写关羽带了八十斤一柄大刀去现场。 →反正正史也没写关羽用啥兵器,那就安排他带大刀吧。 →关羽大刀遂定型。

大概关羽因单刀会于是与大刀绑定,与吕布辕门射戟遂与画戟绑定类似。 比如岳云正史攻随州,手使铁锥,评书里就说成岳云手持八十斤银锤。 通常有定制款虚构兵器,代表民间对你的认可和热爱,也认可你是真猛将——反过来苏轼和罗贯中都写曹操横槊,后世也没啥设定写曹操上阵拿槊对吧……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