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,这些贼兵中势力最大的却不是杨凤,而是张燕,又叫张黑山。故黑山在此既是地名,也是人名,又是这些贼兵的统称。我们在此先交代一下张燕这个人。
张燕,常山真定人,原姓褚。黄巾军起义时,张燕聚集了一帮小青年首先上山做强盗,他在黑山一带游荡转战,四处劫掠,等到他再回到真定时,已经发展到了一万多人。当时博陵人张牛角也聚合起一伙人,而且势力很大,他自称将军,张燕遂与其合兵一处。
由于张燕没有张牛角人多,所以他让张牛角做统帅,然后进兵攻打睰陶,在战斗中张牛角被箭射中,身受重伤,不治而亡。他在临死时将自己的部下召集到一块,让他们跟随张燕,尊张燕为帅。张牛角死后,张燕做了统帅,由于对张牛角的感激和尊重,遂改姓褚为张。
张燕剽捍敏捷,勇武过人,作战非常勇敢,军中都称他为“飞燕”,所以其名也叫张飞燕。在其后他的部队不断壮大,与常山、赵郡、中山、上党、河内等地山贼互相联络兼并,那些拉起小队伍的如孙轻、王当等,都带着队伍归附于他,队伍发展到十万之众,史称百万,名号为“黑山”。黑山军就是这样来的,
由于黑山军势力极大而朝廷无法征讨,河北各郡县深受其害。东汉末年,各地豪强借讨伐黄巾之名纷纷割据,待黄巾稍平各地豪强及各种反叛势力如马腾、韩遂之流,黄巾余部及黑山山贼,也都开始割据,一时军贼不分,正邪无存,互相攻伐,抢占地盘。但要论实力和军队的战力,无论是黄巾军还是黑山贼军,都是啸聚而起,根本无法与训练有素、装备精良的官军及地主武装抗衡。但最要命的是,这些武装都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,只是为了生存才造反,所以没有太强的凝聚力,这就是他们最终没有一能生存下来的原因。
由于黑山军一直在冀州一代活动,所以当北方的曹操、哀绍掘起之后,他们便进入了一个困难时期。张燕是个非常聪的人,他意识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,那就是名不正则言不顺,人家都是“官”,而自己是“贼”,始终是别人攻击的对象,因此,便派人到京都拜见汉灵帝,提出归顺朝廷。汉灵帝接受了他的请求,并拜张燕为平难中郎将。这下好了,他可以与群雄平起平座了,后来董卓挟持灵帝到了长安,天下各路豪杰纷纷起兵,于是张燕领着自己的部队与各路豪杰联合,也成了讨董队伍中的一员。
黑山军当时势力范围还是很大的,但却占据的是边缘地带的小县城,他们基木是以山地为根据地,因为进入山地作战,他们还是不输于官军,像河北、山东冀州、兖州这些大城根本无法染指。所以,尽管危害很大,但对于曹操、袁绍等,棍本就没把他菜,觉得随时都可以灭了他,因而在兼并统一前期,黑山军并不是优先考虑的。基于这种原因,黑山军的情况在史书中记录的并不多。
初平二年(191年),袁绍与公孙瓒争夺冀州,张燕应公孙瓒之约,派部将杜长等人带兵助战,最终与公孙瓒一同被袁绍击败,黑山军随战败有一小部分散去。同年七月,黑山军于毒、白绕、眭固等率领十多万人到魏郡、东郡曹操的地盘抢劫,守将王肱无力抵抗,曹操亲自兵驰援,在濮阳同白绕遭遇,大破黑山军。
初平三年(192)春,曹操驻军顿丘,黑山军于毒等联络匈奴进犯东武阳,由于距离较远,情势危急,曹操釆取了“围魏救赵”战术,领兵向西而去,偷袭于毒在黑山的大本营。于毒闻讯,放弃东武阳回师,曹操在眭固设伏大胜,又在内黄县攻击匈奴人于夫罗,把他们全部击溃。
初平四年(193年),袁绍占据冀州后剿灭了河北境内黑山军,后联合吕布与张燕的主力在常山展开激战,欲彻底去掉这个大麻烦,双方打了十几天未分胜负,遂各自撤军,但黑山军还是受到了重创。建安四年(199年)三月,袁绍再次攻打公孙瓒,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,分三路援救公孙瓒,袁绍在援军未到前设计击败了公孙瓒,与黑山里未发生冲突。
建安九年(204年),曹操在赢得官渡之战胜利后,基本控制了河北全境。四月,曹操留曹洪继续攻打邺城,自己亲自统军进攻尹楷,击败尹楷后回师。张燕见大势已去,便派使者来拜见曹操,请求派军协助曹操进攻袁氏兄弟,曹操委任他为平北将军。
建安十年(205年)四月,张燕率领其部众十余万人投降曹操。曹操封张燕为安国亭侯,食邑五百户,命他率军到邺城驻守。张燕率领人马刚到邺城,又被封为安国亭侯,封邑五百户。张燕死后,儿子褚方继承了他的爵位。褚方去世,其子褚融继承爵位。
至此,黑山军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,基本上是被曹、袁两两集团所灭。黑山军起于草莽,而周旋于诸侯之中,而且能存在相当长的时期,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。与黄巾军相比,黑山军尽管被称为山贼,但似乎在思想意识形态,居于农民起义和封建势力之间,具有较强的割据意识,这是这支武装能够聚沙成团、逐渐强大的主要原因。当然,首领张燕功不可没,他有一定的政治头脑,这也是他自己能够载入史删的原因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